
创作声明:本文为虚构创作,请勿与现实关联
木心是谁?
他在小诗《我》中自答:
“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哦!”
这个回答脱俗得让人骨头都酥了。
木心以绝美的诗句而闻名,如:
从前的日色变得慢
车,马,邮件都慢
一生只够爱一个人
这首诗太美了,美到让人想不起他的苦难:
“人生,我家破人亡,断子绝孙。爱情上,柳暗花明,却无一村。说来说去,全靠艺术活下来。”
木心既是文学家也是画家,综合起来可以称为艺术家。
那么,艺术家木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一生?
木心与父母、姐姐
木心原名孙璞,1927年出生于浙江乌镇的富裕家庭。
我从小娇生惯养锦衣玉食,长到十多岁尚无上街买东西的经验。
由于不必担忧生计问题,他可以专注于阅读书籍。
书读多了,就想要去闯荡一下。
老家静如深山古刹,书本告诉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,丰富的人生经历是我所最向往的,我知道再不闯出家门,此生必然休矣。
左一为木心
17岁时,木心“泼出胆子逃命”离开老家乌镇,之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;
19岁时,他的油画被选入杭州“元旦美展”,并受到好评。
尽管小获成功,但由于时代转换等因素,木心未能成为画家,而是成为教授美术和音乐的中学老师。
这让木心十分失落:
黄浦江对岸
小镇中学教师
二十四岁,什么也不是
我好比笼中鸟
没有天空
可也没有翅膀
青年木心
于是,24岁的木心辞职了,他雇人挑了书、电唱机和绘画工具,前往莫干山半腰,居住在他父亲的别墅里面。
之后,他关起门来读书、写作、画画。
书桌上贴着字条,是福楼拜说的话:
“艺术广大至极,足以占有一个人。”
木心借福楼拜之语,表达自己对艺术的倾心。
他声称“温暖、安定、丰富,于我的艺术有害”,因此要“换作凄清、孤独、单调的生活”。
庸俗的人生,他死也不要。
木心从莫干山下来,开始屡遭劫难。
家业散落,母亲交出了“孙家花园”,希望当个普通群众。
而木心,在22年之间,他3次失去自由——
第1次蒙冤入狱,木心29岁,被关了半年;
他因得罪学生敏特,被诬陷“策划偷渡”。
半年后,因为查无实据,木心被放出。
出来之前,狱卒突然告诉他:
“你母亲死了。”
木心悲痛欲绝!
“我哭得醒不过来。为什么不等到我出去以后才告诉呢?!”
第2次蒙冤入狱,木心40岁,被关了一年半;
这一次是因言获罪。
据说是位高权重的陈伯达在会上嘲笑德国诗人海涅,木心愤而嚷嚷:
“你也配对海涅乱叫!”
这一年半,木心每天在心里背书、唱歌来抵挡寂寞,并用白纸画了钢琴的琴键,无声地弹奏莫扎特、巴赫。
“你要我毁灭,我不!”
他坚定地说道。
一天,木心被允许到天井放风,他听到外面传来电车声和人声。
有人说:
“落雨了。”
又有人说:
“买小菜啊!”
他顿时感到十分平静和满足:
“我对生又充满了希望。”
有一天晚上,木心神奇地发现,自己可以从牢笼缝隙中钻出去!
于是,他钻了出去。
但想到家破人亡,没有地方可去,他就又重回牢笼。
这个故事是悲凉离奇的,可以想象,木心当时廋到什么程度!
出来后,他白天扫厕所,半夜三更用毯子当窗帘,用他独创的画技和最便宜的颜料,悄悄地画出了惊世骇俗、震撼人心的33幅水墨杰作。
《会稽春明》
《弱水半千》
第3次蒙冤入狱,木心44岁,被关了四个月。
有人命他写检查:
“别滑头,好好交代。”
因此,木心得以拥有笔和纸。
狱中笔记
他在纸上写意识流的散文,自己跟历史人物对话,一共写了66页纸,然后把它们缝在棉袄夹层中。
“当时我下了地狱,莎士比亚、莱蒙托夫还有许多人都和我一起下了地狱。”
每一张都密密麻麻,字如小米粒大小,正反两面都写满了,共计65万字。
这些小米粒般大小的文字,支撑着他度过那些苦难岁月,“一个字一个字地救出自己。”
70年代末80年代初,木心的生活步入正轨,并得到重用。
他曾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、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、上海市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和会刊《美化生活》的主编。
但是,木心毅然放弃了这一切,前往美国游学。
“出去闯荡一下,赚得名声,然后再扔掉。”
1982年,56岁的木心抵达纽约,在贫民区住宿并靠画画为生。
“每秒钟穷困,每步路潦倒
阴霾长街,小食铺几个难友用一只酒碗轮流
